饮饱食滞,一点就通!
过节期间,到处是诱惑,即使你正在减肥、想着少吃,但还是会忍不住多吃一点。简直是“进食的巨人”。
家庭聚餐,吃!
走亲访友,吃!
朋友聚会,吃!
这时候,肠胃炎和消化不良都是常发生的病症。
我院中骨科陈美玲医生和大家谈谈,各种大餐吃撑了以后,消化不良的中医点穴方法及注意事项。
点穴
食滞胃肠引起的消化不良
主穴:中脘、建里、天枢、足三里
配穴:脊中
中脘:人体穴位,属奇经八脉之任脉。位于人体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
主治:消化系统疾病,如腹胀、腹泻、腹痛、腹鸣、吞酸、呕吐、便秘等。
操作方法:为直刺1~2寸。
建里:属任脉。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在脐中上3寸。
主治:胃痛,腹痛,腹胀,呕逆,不嗜食,身肿,胃扩张等。
操作方法:直刺0.8~1寸。
天枢:属于足阳明胃经,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,位于腹部,横平脐中,前正中线旁开2寸。
主治胃肠病证,月经不调、痛经等妇科疾患。
操作方法:为直刺 l~1.5寸。
脊中:属督脉。在背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主治:腰脊强痛,黄疸,腹泻,痔疮,脱肛,癫痫等。
操作方法:向上斜刺0.5-1寸。
足三里:外膝眼下四横指、胫骨边缘旁开一横指。
主治:胃肠病证,下肢痿痹,神志病,外科疾患,虚劳诸证。
操作方法:直刺0.5~1寸。
总的来说,点穴及按摩的效果没这么快,按摩适合饮食积结肠胃而不消化或慢性胃肠道炎的病人。
方法:腹部热敷及环形按摩之后,加穴位点按,每个穴位按50-100下左右,或加艾炷灸3-5壮;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
原则:贵在坚持。
一天坚持两到三次,1-2天以后,消化不良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。慢性肠胃炎的朋友则需要长期坚持。
当发生消化不良时,还应注意以下几点:
一、应暂停进食,实行“饥饿疗法”或则减量进食。这样使胃肠感觉轻松舒适,消化不良易于矫正。
二、适当使用助消化药物,一般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。如果是非处方药品,可以根据药品说明书使用。
一般常用的药物有:
吗叮啉:系胃动力药,能加强食物从胃排空,减轻胃胀。
米曲菌胰酶片:可补充消化酶,促进食物分解,营养增强吸收;
乳酸菌素片:能在肠道形成保护层,还能促进胃液分泌,增强消化功能。
助消化的中药如神曲、木香、山楂、麦芽、谷芽、陈皮等可酌情使用。
三、较轻微的消化不良,或仅仅是一时性过饱,可采用饭后散步,腹部轻柔按摩、进行上述的腹部、下肢点穴,增强胃肠道蠕动,尽快消除消化不良现象。
四、保持心情舒畅,在闲暇之余与人聊聊天,也会减轻疲劳,减轻消化不良引起的精神压力。
已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后,忌进食荤腥、油腻、海味等不易消化食物。必须以清淡食物为主,维持1-2天即可使胃肠道得以清除消化不良的食物残渣,从而使消化机能康复。
最后,如果属于胃肠道问题的急性期,还是及时到医院就医比较稳妥。
中骨科 陈美玲
2018年3月17日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